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_全国高端空降联系方式_24小时品茶微信

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技小院:让“希望田野”遍地开花,杭州科技小院如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日期:2025-08-05 12:35:36 查看:113

当“高大上”的科技,碰上“接地气”的小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科技小院的创始,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的一次尝试。科技小院即“科学技术+农村小院”,是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服务“三农”工作,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以科技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平台。

近年来,杭州市科协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单位,大力推动科技小院建设,将科技小院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扩展科协工作触角,将更多人才、更多资源通过科技小院下沉到“三农”一线。

在杭州,扎根于农村大地的科技小院,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正释放着科技强农的巨大能量。一家家科技小院,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小院矩阵”。这些科技小院向“新”发展,让“希望田野”遍地开花!

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到杭州余杭的鸬鸟镇,你一定会听说鸬鸟蜜梨。这里的蜜梨个个果大味甜多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作为鸬鸟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具有悠久历史的鸬鸟蜜梨依托科技小院,让当地村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

鸬鸟蜜梨喜获丰收

“当前市场上我们每斤鸬鸟蜜梨的均价在10元以上。2024年,鸬鸟蜜梨栽培面积约8000亩,实现年产量8000吨左右,年产值约1.5亿元。”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主体单位负责人、杭州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波说道。

一个平凡的小镇,如何种出标准化的梨,并形成完整产业链?答案的关键,在于科技小院。

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成立于2020年,是浙江首家科技小院。据介绍,小院以农业科技型企业为技术孵化主体,以浙江大学吴良欢教授团队为核心,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园艺、绿色植保、丘陵机械化、新品种开发、原种?;?、冷藏保鲜等课题的研究与运用,为蜜梨提质增产注入了科技力量,展现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余杭蜜梨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吴良欢教授(右一)现场授课

“专家、学生来了以后,我们感到极大的震撼,原来我们也可以做标准化输出,实现品质稳定性提升和全产业链无缝整合的效果,达到‘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背虏ㄋ档馈?

他表示,以“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开展为例,专家、学生通过检测技术给土壤做体检以后,发现土壤氮肥等过量,其他需要的肥料又缺乏的问题,每亩减施羊粪等有机肥20%左右,增加了镁肥等肥料,使得果树不仅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多出来的肥料恰好可以成为科技小院的鸬鸟蜜梨专用有机肥提供给鸬鸟的果农?!翱萍嫉南孪缛梦颐侵懒颂嵘分实墓丶蛩卦谀模舛愿闩┮档亩允侵卮笸黄?。”

近年来,在以吴良欢教授为主的专家技术团队带领下,余杭蜜梨科技小院针对蜜梨产业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等卡脖子问题,先后开展鸬鸟镇及长江流域梨园土壤资源调查,富锌、富硒梨开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光互补,绿色植保等18项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使当地产业实现增收1500多万元,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3篇。

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专家团队对当地农民做现场指导

2024年全国科普日 浙江(杭州)主场活动 科技小院代表陈波上台互动

现在,陈波还有许多新身份,其中一个便是科技小院的推广家。如今,余杭蜜梨科技小院的好做法,像蒲公英的种子飘向了各地。截至2025年6月,杭州市全域已建成科技小院31家,目前正在培育筹建的有20余家,已开展的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共有70余个。

培养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走进浙江恒泽“鱼校长”未来渔场,一条条海鱼在恒温设备的室内养殖池里嬉戏。而当鱼儿生长到10厘米左右,便可以到“鱼工厂”的流水式单元池中接受智能水产运料机器人的科学投饲。

余杭鲈鳜科技小院科研基地

“在‘鱼工厂’的海水生产线上,一条海鱼5个月就能顺利‘毕业’,每个鱼池最终能产出1000-1500公斤鱼?!闭憬阍笊┮悼萍加邢薰荆ㄏ鲁啤昂阍笊保┡┮倒こ碳际豕こ淌β牢冉樯艿?。

这样惊人的数字离不开科技创新。2016年,恒泽生态开始探索海鱼陆养,而海鱼陆地养殖对技术要求很高。为此,恒泽生态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浙江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了一支包括10余名科技专家在内的专业技术团队,成功在“鱼工厂”打造了当前模拟海洋环境的水体。

余杭鲈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刘鹰教授(右二)指导小院研究生实验

2023年4月,基于前期合作,恒泽生态正式和浙江大学刘鹰教授团队建立浙江余杭鲈鳜科技小院。“小院的成立是顺势而为,一方面能够开展更深层级的合作,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也给水产养殖带来了新鲜力量?!甭牢雀嫠呒钦摺?

她还介绍,有别于过去以实验研究为主的培养模式,科技小院将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水产养殖生产一线,围绕研究课题,重点研究解决渔业、渔村产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强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余杭鲈鳜科技小院实验室

“人才来了,技术也就来了。”吕维娜介绍,为了能够让人才留得住,他们专门建了办公楼、检测楼、餐厅、宿舍等,所有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同时,科技小院还致力于培育当地农业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本土人才队伍。

“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和研究生,一方面切实解决了企业和农户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周边水产养殖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开展了40余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甭牢冉樯艿?。

对于人才的培养,余杭鲈鳜科技小院只是杭州的一方缩影。目前,杭州已建和筹建的科技小院共有专家180余人,入驻研究生210余人,依托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科技小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活动,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去年立冬刚过,黄皓和浙江农林大学的丁明全教授已开始商量今年茶树种植的安排。

早在2021年,缘于“科技特派员”,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研发与质量总监黄皓与丁明全相识,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滨江茶产业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丁明全教授(中间)到生产基地指导

2024年4月,基于前期合作,艺福堂正式提交了筹建浙江滨江茶产业科技小院的申请,与丁明全教授团队在茶叶保鲜技术、茶园的数字化病虫害防治、茶树配套栽培技术、茶叶外观品质性状智能分级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一直以来,茶叶的保鲜问题是茶行业的“心头病”。当黄皓把问题告诉丁明全后,团队立即开展研究,并给出了解决办法。“以前绿茶在常温只能保鲜2个月,现在有了新技术加持,在常温下保鲜半年不是问题,大大保证了产品在商超、仓储等环节的品质稳定?!被起└咝说叵蚣钦咚档?。

不止步于改良品种、技术升级层面,科技小院还为其他农户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越来越多的专家加入,“小院”变得越来越大了?!安璨瞪婕岸喾矫娴哪谌荩衷谟辛诵≡?,茶叶的其他相关方面内容也能够得到全面而专业的指导,未来将会有更多专业的学生入驻。”黄皓向记者表示。

眼下,科技小院建设如火如荼。再过不久,浙江农林大学的师生们将常驻小院,旨在为企业带来更多专业的技术、精准的服务。

龙坞茶园

从城西到城东,科技小院把技术留在田间地头、把财富带给村屯农家,从“繁星点点”到“遍地开花”。

“未来,杭州市科协将专注于农业主体的科技需求和涉农人才的培养,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焙贾菔锌菩匙槌稍?、二级巡视员鲁玉安表示。

风物长宜放眼量。就像张福锁院士所说,“现在我们在小院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焙贾菡馄滞?,已经准备好了。(科普部)